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介绍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通选课体系
该项目为跨学科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这是一套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基础教学新体系。
北大通选课于2000年9月正式推出,充分发挥北大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布局完整、基础学科强大等优势。5年来,各学科共开出320多门通选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10个学科大类、48个一级学科、100多个本科专业,凝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名师和高质量的名课,有若干课程被评选为国家和市级精品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北大通选课设置不是简单的外在课程设置制度的变化,而是一种对人才培养的观念的转变:强调学科间交叉和融合,通过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的了解,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生命科学创新型基础人才的培养与理科基地建设的实践
该项目对本科生实行“4+4”的宽口径培养方案,不仅重视学生理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将本科生综合生物学大实验(模块式实验教学体系)与普遍参加的科研训练相结合,有机地形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2000-2004年,仅被SCI收录的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和主要作者的论文就达82篇,数量逐年上升,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良好科研素质、创新精神的本科优秀人才。
该项目以学科建设、教育部基地名牌课与精品课的建设带动基地建设,基地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均取得了突出成绩。目前已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教育部优秀名牌课和1门北京市精品课;获得了包括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教材奖一等奖等在内的12项国家级教材、教学成果奖。
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
该项成果将学科的基础与前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了一个多层次的、完整而规范的古代汉语专业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一个由40多门课程构成的、共时和历时交错的课程体系网络,可供各类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该课程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古代汉语(共时语言)课程系列,给学生以不同层次的基础训练;二、汉语史课程系列,使学生对汉语史研究各分支领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三、学术史和方法论课程系列,为研究生提供学术史和方法论的训练。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不仅重视传统课程的继承和发展,还十分注重新课的建设,尤其是学术界前沿的专题和断代系列课程的建设。
该学科同样重视基础课教材的建设,并将其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和对全国高校古代汉语基础课教学产生辐射作用的重要手段。继王力20世纪60年代开创性的四卷本《古代汉语》教材之后,在近20年又根据不同需要编写了两种《古代汉语》教材,产生了巨大影响。
电磁学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该项目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构建了以电磁场理论为主干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近年来,用现代观点重新审视电磁学教学内容,注意把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基本概念的延伸或更新、视野的拓宽、新研究领域的开辟等,借以弘扬物理学固有的“崇尚理性、崇尚实践”的精神。
电磁学课程体系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立论严谨、深入浅出、物理图像清晰。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注重直觉思维和联想能力的开发。既重视定量研究的科学训练,又着力培养学生定性分析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
电磁学课程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先后有5人被评为“FUN乐天使官方网站十佳教师”。出版的《电磁学》、《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电磁学专题研究》、《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电磁学》等系列教材,是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电磁学教材,同已经上网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电磁学》等成果一起在全国高校中得到高度评价。
FUN乐天使官方网站——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
该院制定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向、模块化的开放式课程体系”,通过从国际著名院校和企业聘请系主任,聘任著名外籍学者和企业专家作为国际顾问、兼职教授和专业顾问等方法,促进了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在已经开设的课程中采用的国际同领域前沿英文原文教材、教参一百多套,形成了包括课程体系、技能训练、工程实践、素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平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在内的完整的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学院把全方位、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做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
目前,学院建立了7个系、25个专业方向,建设了由31位专职教师和50名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设计并开设了141门相关课程(其中50%为面向产业需求的新课程,70%实行了双语教学)。学生规模已达到1558名,并完成各类师资培训与人才培训2400人次。学生累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205人次。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软件以促进教学质量总体水平提高为目的,提供了用户界面、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报表生成、项目管理、安全管理等多种功能。
该项成果首先提出应用网络技术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全员、实时评估的全新的教学质量评估理念。该系统涵盖范围广,不仅对各级学校、各学科专业、教研室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案例讨论等一切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实行量化、客观化及系统化地评估,而且也对教学改革实施的全过程与终期结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监控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