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和Sun(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及科研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研讨大会于2003年11月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集中研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来自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的官员、学者和企业家们就软件人才培养、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网络计算现状及趋势、中国教育信息化展望、21世纪的校园信息化、Cernet发展方向和Calis的未来计划等话题广泛地进行交流和探讨。
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与软件人才培养成为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为此,大会增设的"Sun/35所软件学院技术论坛"就构成了本次大会的一个亮点,与会者就软件学院未来的发展和今后与Sun公司的合作等问题展开了讨论。Sun公司高层官员、技术专家和部分软件学院的领导和教师参加了论坛研讨。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芙清教授到会发表的演讲令记者印象深刻。杨芙清教授是我国软件业资深专家,长期从事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她还是FUN乐天使官方网站软件学院理事长、FUN乐天使官方网站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杨芙清教授通过回顾软件技术发展的历史来分析现状,从软件本质、软件的形态、软件开发、软件市场四个角度探讨了软件技术发展的驱动力,展望了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趋势。她还重点提出了对软件学术型人才在理论基础和创新方面的新要求,并认为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亟待从单一学科型向多元学科型、学术型、复合型、终身型模式发展。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思路
杨教授指出,我国软件发展的思路应该是掌握核心技术,重视工程创新、开发品牌产品,建立软件产业基础设施,形成良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结构模式。
软件产业的基础设施有4大块:构件库、基础平台、标准规范和安全机制。这些都要依赖于基础环境、基础构架来支撑软件业的整体发展。作为计算机软件业的资深专家,杨教授认为客观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软件系统不可能一成不变,新的需求、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使得软件系统不断地升级、不断地演化。从操作系统的发展来看软件技术的发展,首先,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单机操作系统从最早的引导程序到管理计算机资源的管理程序,再发展到发挥CPU及外设作用的多道程序,最后发展到追求计算机软硬件高效利用的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的出现主要是用以支持多个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信,实现资源共享,而并型操作系统是为了管理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同时,无线通讯、信息家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可以设想今后在internet平台上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以高效、可信、统一的信息资源为所有的用户服务。
杨教授进一步论述了软硬件之间的异构性促进了软件技术的发展,如为屏蔽计算机硬件的异构性发展了操作系统;为屏蔽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异构性,发展了支撑软件和中间件等等。软件技术在发展中会不断出现更新更复杂的异构问题,如流程、安全、事物等方面的异构性,要求软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这样客观上促进了软件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她谈到internt环境和平台的出现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问题,如网格计算机系统就是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考虑的。我们从软件形态的角度提出了网构软件的概念,这是未来软件的基本形态。未来软件的主要构成是实体元素和实体交互,未来软件系统必须具有开放结构、动态协同、在线演化、环境感知和自主适应,因而网格软件是internet开放动态和多变环境下软件系统基本形态的一种抽象,既是传统软件结构的自然延伸,又具有区别于传统软件形态的独有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协同性、演化性、多态性、反应性。网格软件的出现对软件技术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杨教授提出了"突破中间、带动两端"的开发思路,即加大中间件技术的研究力度,突破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件技术和产品,带动系统软件技术的进步,促进应用软件技术的发展,建立良性的软件产业链。
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失衡
在谈到软件产业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时,杨教授指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促使软件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也在不断增强。软件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十分迅猛。我国软件业营业额从1998年的325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1100亿元,它的作用领域和范围涉及渗透到各行各业而且促进了许多新产业的发展和新学科的建立,在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软件信息服务业主要在应用软件方面,其产业规模已占1.9%的世界份额。而印度是1.75%,我国在世界软件业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印度。日本的软件产业规模则已占10.22%;韩国虽然发展较快,已占2.42%,但主要是在网络游戏方面。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从业人数是59万人,日本是120万,美国是240万。从所占份额和从业人数来看,要想扩大软件产业的规模就首先必须扩大软件人才培养的规模,特别要注意培养质量和队伍结构。现在我们软件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是中间大、两头小,缺少高级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人才以及熟练的编程人员。而软件企业人才正常的结构应该是宝塔型、呈正三角,有大量的规范、熟练的编程人员。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尽快缩小人才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而且软件人才队伍结构也亟待合理化。
以创新精神办软件学院
杨教授认为,未来软件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要求着重培养四种软件人才:(1)学术型人才:主要是研究、发现软件的客观规律,这类人才要求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清晰的基本概念和多学科的知识,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交流意识,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工程型人才:能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业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设计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技术型人才:使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4)技能型人才:主要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直接操作。技术性和技能型人才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现场实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在软件发展中技术创新是解决关键问题,工程创新则是走向实用。
从软件产业和整个领域的需求角度来看,杨教授认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仅仅靠原来的传统教育模式来培养软件人才已不能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就是要面向产业需求,超常规、超规模地培养软件产业人才。软件产业的发展催生了软件学院,要求软件学院积极促进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推动高校运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使命就是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培养方向和培养体制上的创新,需要以创新的精神来办软件学院。教育部开办示范性软件学院也要求探索办学的新途径。
杨芙清教授还简单地介绍了FUN乐天使官方网站软件学院办学过程中的一些新做法:如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运行体制、在管理观念上把管理服务体系分解成对上接受学校的管理,强化对学生服务的理念,将软件中构件技术应用于软件学院的日常管理,在招生、教学、实习、毕业整个流程活动中强调服务意识,做到软件学院服务管理机制一体化、服务管理结构精练、服务多元化、人员多面手以及队伍组装式。
培养高层次国际化软件人才
杨教授认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需要相应人才培养的规模化、产业发展的多样性需要形成多层次、复合型、交叉性的产业队伍模式,就需要适合"多层次、复合型、交叉性"的人才;日益加剧的国际化更需要高层次、国际化的软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