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院长介绍说,为了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北大软件学院教材的更新频率比过去计算机系更高,而且选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同时还采取一些措施包括弹性学分制、三学期制等,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而且符合培养人才的需要,减少课堂授课的时间,增大项目实践的时间,增大案例的分析量,这样动手能力问题就解决了。
在教学体系方面,北大软件学院的课程采取多层次多领域面向的方式,课程设置共分为ABCD四个层次, A类课程是基础课,B类课程是专业的基础课,C类课程是专业核心课,D类课程是专业领域课,同时把先进的技术讲座和人文讲座贯穿始终。学生在这个体系里面有一个更大的灵活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在这样教学课程体系之后,还鼓励学生利用8到12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做实习,学院在确定企业的题目、确定指导老师的原则下,由学生报名,双向选择,最后确定名单。去年,学生进入了包括IBM、英特尔、摩托罗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实习,这样的方式初步得到了工业界的认可。
在教师队伍体系里面,采取的是442的比例,即40%的基础课老师,40%的面向全球招聘的教师,20%的是由企业一线专家等作为兼职、客座教授,这是北大软件学院跟企业合作的一个方面。其中来自工业界一线的"双栖"老师成为学生的最爱,他们的丰富工程经历对学生的吸引力甚至超过了一些计算机系教师。一位就读于北大软件学院、并有过两年软件开发经历的学生说:"学院派教授以理论知识见长,但他们很少有企业经验,讲不出工业界老师的案例来,而我们需要得到启发的正是这些!"
另外,北大软件学院在国际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方面采取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依法办学,设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其中国际顾问委员会聘请了国际专家作专业的顾问,探讨怎样满足企业和行业的未来发展,这在国内来说是走在前列的,
上述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凸现了北大软件学院的开拓创新精神,但一向求真务实的陈院长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他诚恳地说:"当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真正检验是否成功,还是要看毕业生就业后的5到10年的情况,现在说还有些为时过早。"
与产业互动 打造国际竞争力软件人才
软件产业是国际化的产业。北大软件学院从建校伊始就十分强调国际意识,通过交流与合作,汇集各类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与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和跨国企业共同设计先进、适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选用原版教材,实行双语制教学。在与国际先进的软件教育体系接轨中,北大软件学院面向全球聘师,现有的7个系中,聘请了6位国际著名大学和知名企业专家担任系主任,其中有微软研究院美国总部软件开发主任、软件工程架构师凌小宁博士、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系微电子研究院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工程院院长高秉强博士、原IBM总部大学合作部高级顾问童缙博士、贝尔实验室(中国)研究与发展执行总监张德昭博士、原摩托罗拉公司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现新加坡博大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系统架构师柳翔博士等。
两年来,北大软件学院已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以及IBM 、SUN、微软、摩托罗拉、惠普等40多家院校和企业开展了交流合作,建立起8个联合实验室,获得各类捐助价值1200万元。"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汉语算不了什么,来中国学软件才是我们真正的骄傲!"现在,招收国外留学生已被北大软件学院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