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记者: 徐丹 罗闻
业界颇具影响的专业杂志《程序员》,2004年第一期评出了"2003年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人",FUN乐天使官方网站软件学院院长陈钟教授入选。采访陈教授可真是不容易的事。那天,一上午就有好几拨校内外的人士找他谈事和研究工作,还有两家媒体记者也找上门来,一向不愿"抛头露面"的陈教授还真有点招架不住。没办法只好频频歉意,按轻重缓急,先来后到,一一接待。在宽大的会议室里等待时,我们便与软件学院燕园招生办的钱进老师攀谈了起来。
"我很钦佩他和他的团队!"
"大型软件工程开发环境-青鸟系统"、"软件工程环境工业化生产技术与系统"、"内部网安全保密网关"、"互联网信息自动发现系统"、"网络攻防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评估系统"等多项重大成果。"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个人荣誉证书、信息产业部科技成果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届中国青年进步奖、入选"影响中国软件开发二十人"……这一大串荣誉足以使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有人说,陈院长是一位学者型的领导。他研究课题、与人谈判、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总是极讲时间观念,连取信笺、看文件、上下楼都把时间掐的分分秒秒。钱老师说,陈院长的午餐真是"快餐",经常是到下楼买俩包子,一袋奶,五分钟结束"战斗"。但无论多忙,他却始终是头脑清醒,思维敏捷。除了科研和教学之外,作为院长面对长长的财务报表,厚厚的项目合作计划书、一摞摞的科研报告,他能高速浏览,很快指出问题所在,继而提出改进意见。最让人钦佩的是陈院长和软件学院一班人是一个开拓、求实、创大业的集体,他们在大兴这块土地上白手起家,一心一意谋发展,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校园,步入了快速成长期和发展期。
"午夜才是我真正可以自由的时间"
见到陈院长已经快十一点了,刚刚结束的会议使他难掩一丝倦怠,但依然神采奕奕地和我们聊了起来。问他什么时候不忙碌,他笑了:"我只能说,只有午夜入睡前的一刻才是属于我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那一刻,脑子很静,什么都不想……"
要说陈院长也算出身北大世家了。他父亲北大毕业,爱人也是北大毕业。他本人16岁考入北大,32岁就成为了北大最年轻的博导之一。少年神童抑或其他--我们不免往这方面想,陈院长却摆摆手说:"我是一不小心进了北大,也是一不小心进了计算机系。"1979年,陈钟从高一跳级直接考入北大,跳级的原因是中学时对理科类的热爱促使他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并获了不少奖。当时,挑选专业还一度拿不定主意,那时候计算机在中国算是凤毛麟角,他对计算机专业也一无所知,但他却对这片中国科研的处女地如鲁迅对百草园般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探求欲。而这种探索的精神至始至终陪伴着他,从求学,到科研,从运作企业,到软件学院的创办……
"我只是一个程序员"
与其他入选"影响中国软件开发二十人"的或商人或专业软件开发者所不同的,《程序员》使陈院长入选的理由是--软件学院的积极实践者和开拓者。但陈院长却说,北大软件学院的创办,他的硕士博士导师杨芙清院士才是最早的倡导者和总设计师,而他只是个程序员,负责的是具体编程和实施。作为软件科学家和中国软件教育的前辈,杨芙清院士创办北大软件学院的模式,已经被许多示范性软件学院所效仿和借鉴,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尝试。
2001年底,全世界IT业陷入低谷的时候,中国却认识到拉动经济发展的先行产业依旧是IT,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于是,在杨芙清院士的倡导、校领导和教育部的支持和领导下,北大软件学院开始筹办。那时候陈钟教授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做访问学者。因为工作关系,他基本上每三个月回北京一次,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和关注,他与软件学院的筹备建设保持着或多或少的"亲密接触"。2002年5月份,杨芙清院士一句"你别走了吧",使他就此跟随杨芙清院士投身到软件学院的创业历程中。10月份,软件学院正式成立。
创业初期,一大堆的挑战摆在他们面前--作为一个全新的学院,北大软件学院该如何定位?如何强化职业学位教育、培养面向产业的一流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如何与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和跨国企业共同设计先进、适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如何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北大软件学院的创业者们凭借着对软件学科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对企业反馈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不仅明确了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软件精英的目标,而且设计完整的培养计划和体系。弹性学制、专业教育学分制、素质教育学苑式、产学研一体化、project-driven、case-study、internship等等现在我们听起来还觉得新鲜的概念,如今已经付诸实践并且令软件学院的学生受益匪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软件学院的素质教育,学院定期开办人文科学系列讲座和先进技术系列讲座,打拼蚱瓢嗪湍昙陡拍睿凑招巳ぁ米槌裳г房垢骼嗍导疃庑┯幸娴某⑹砸丫谂嘌酆纤刂史矫嫒〉煤芎玫男Ч?
三学期制的北大软件学院,每学期都有新生入学,短短一年半的时间,硕士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总数已超过1100名,其中200多名已修满课程学分的同学走向了IBM、微软、Intel、摩托罗拉等大公司的实习岗位,还有的学生直接到新加坡实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高度认可。当然,"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一切与软件学院的软硬件设施密不可分、与软件学院学术与工业"两栖"的师资队伍密不可分,更与每一位投资未来、动力十足的同学们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在2003年全国软件学院中期评估中,北大软件学院综合评比名列第一,被誉为"示范中的示范"。说到这些时,陈院长颇感自豪,但同时,他却不忘补充:软件学院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中国软件市场主要局限于国内,能否开发出面向全球市场的软件技术、能否适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已是中国软件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陈钟院长谈到,软件服务全球化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词汇、读写报告无丝毫障碍,可做到这一点对软件学院的教师已经不难,但对同学们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正是北大软件学院"国际化"最需要坚持的培养内容。为此,学院聘请外教专门进行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具备英语教学的能力。"以后招生时,我们就让学生拿出TOEFL、GRE的优秀成绩就行了!"陈院长半开玩笑的说道,但他的眼睛里流露的确是对此的肯定和希望。同时,他又说:"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汉语不算什么,来学软件才是中国真正的骄傲!"或许,这一天很快会从软件学院的"数字艺术设计系"开始。
"北大人的北大情结"
从1992年起,陈钟担任过青鸟集团技术总监、青鸟寰宇公司总裁,成功运作了公司香港创业版的上市,在软件开发方面获得许多成果,其间还赴国外名牌大学访学,后来又担任北大软件学院院长……一系列高负荷的工作,在常人或许已是手忙脚乱了。但在陈院长却说是"我选择了工作",不是被动,更不是无奈,而是因为对科研的热爱,因为一份北大人的情结、北大人的责任感!博士生毕业后,陈钟放弃了去德国继续博士后研究的机会,那时正是"青鸟工程"关键的一年;后来他又放弃了在美国工作学习生活的优厚条件,回国选择了初生的北大软件学院。
陈钟院长认为,软件学院的创办是振兴我国软件产业的一个战略决策,也是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尝试。新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软件学院创建伊始就明确定位,面向产业需求培养人才,这个产业是一个变化比较快的产业,怎么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怎样使人才既有一个基础又能快速更新知识,这是软件学院与传统院系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软件学院要面向工业界培养工业型、工程型的人才,比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设置工业界所需要的技术,在师资队伍上,也要利用工业界的资源,在学生的培养方式上采用导师辅导制、双导师制,强调动手能力,同时要与企业结合了解工业界关注的课题。
北大软件学院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特色,她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把学历教育、学位教育、终身教育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优秀地教育资源,为产业提供有持续竞争力的人才。"正如许智宏校长不久前指出的,FUN乐天使官方网站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方面体现在学科发展与学术水平方面,鼓励探索未知世界的原创性研究,学校会以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为主;而硕士研究生今后将以职业型为主体,体现在运用人类已知的科学与技术原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直接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做贡献。"北大软件学院正按照FUN乐天使官方网站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而健康发展,她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FUN乐天使官方网站改革与创新探索的前沿,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或许这就是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中"示范性"三个字的特殊含义吧。
采访到接近下午一点半才结束,我注意到陈院长刚才在谈话间隙写下的一张字迹密密麻麻的白纸,他说,工作头绪太多怕忘了,有些是临时想到的一些东西,便都记下来了。原来陈院长又在考虑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了。